美国金价多少-美国19万亿刺激金价
1.2021开年,金价下跌6.5%,“逢低买入”合不合适?
2.解析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
3.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2021开年,金价下跌6.5%,“逢低买入”合不合适?
究竟现在是不是买黄金的最佳时机呢?相信不少投资者目前都有这个疑问。
根据金投网的数据得知,2021年2月18日,现货黄金的收盘价为1775.59美元/盎司,达到了连续六日下跌,而就在19日,亚市早盘仍旧延续了这一下跌趋势,跌幅0.7%,跌至1762.40美元/盎司。
据悉,这一数字突破了2020年七月初以来的新低,且自2021年开年以来,现货黄金的价格下跌超过6.5%,成为黄金市场的“最差开年”。
据悉,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Jeffrey Halley对此表示,黄金的下跌趋势或将持续,美国国债的小幅度回落,推动了部分资金流入黄金市场,为现货黄金带来了支撑,其认为,关键支撑将在1760美元。
而FXStreet的分析师也认为黄金价格还有下跌“空间”,而其分析的关键支撑则位于1765美元。且据其分析,若这个价格被“突破”,现货黄金可能会迎来一波大规模的“抛售潮”。若美国国债逐渐恢复,那么黄金价格还可能会迎来新一波的抛售。
而作为抵御通胀的一种“工具”,黄金的下跌让人们开始“蠢蠢欲动”,无论是想要“补仓”,还是想要趁低价买入的,有不少投资者都开始关注起了目前的黄金市场。
全球放水,黄金逢低买入?
据悉,为快速恢复就业市场,美国近期公布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不少人认为,这对于复苏市场经济有着正面作用,但可能会引发通胀加速,而黄金就成为了通胀对冲的“最佳工具”,其极高的收益率,就已经证实了这个地位。
加之全球放水,各国央行对于现货黄金的增持,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央行都买入了不少黄金,更有不少金融机构都十分看好黄金市场的走势,逢低买入的情况出现,在春节结束后,我国市场就出现了一些这种情况。
据专业人士分析,现货黄金的价格也有上涨的倾向,若是金价能够突破1785.00美元/盎司,并且持续不跌,现货黄金很有可能会出现暂时上涨,只不过这一价格可能还会面临重新回落的情形。
黄金需求“假象”,赚钱的不是散户
而目前买黄金,能否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要看黄金的需求量。实际上在十几年来,全球对于黄金的需求量都没有什么改变,只是黄金价格的升、跌创造了人们的投资需求,又创造出了黄金需求量的“假象”。
我们都知道现货黄金的收益周期是十分长的,无论看涨入场、还是逢低买入,等待其收益可能至少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且目前的下跌也并不代表很快就会再次上涨。从全球环境来看,无论涨跌,真正赚到钱的都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投资者。
而美国国债的恢复、回落与否,通货膨胀的影响,都不是真正影响黄金涨跌的因素,真正掌握黄金“命运”的,实际上都是一些资本巨头,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垄断寡头以及金融机构,靠着杠杆的方式,获取大量利润。
增持黄金的风向也是他们的一种手段,吸引普通投资者投资,他们只要在黄金价格不断上涨时卖出,套牢散户、卖空黄金,再次等待黄金价格下跌买入,循环往复,真正赚钱的反而是这些资本巨头。
目前来看,全球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德国、瑞士、意大利、荷兰等多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在全球也名列前排,而我们买入的黄金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由这些国家卖出的,他们最终也会选择在黄金低价时再次买入。
而2013年时,就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美国华尔街的各金融机构联合“做空”黄金,向市场抛出了400吨黄金,导致金价在短短几日内,就下跌超过了12%,黄金价格一度跌至1400美元,一度引发投资者“踩踏”事件。
所以说,黄金下跌不一定就是入手的最好时机,很有可能会让我们在高位套牢,成为了资本家的“垫脚石”,至于要不要买入,具体还要分析整个黄金市场的趋势,如果有看涨趋势,此刻入手也不失为一个最好的机会。
大家平时关注金价吗?你们认为黄金价格会继续下跌还是会上涨呢?欢迎留言讨论。
解析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
郑良豪
在所有贵金属中,只有黄金具有广泛、多样的全球需求基础。这种独特性确保了国际黄金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黄金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任何其他金属所无法相比的。我们可能不知道或从未想过,但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不同形式的黄金。了解黄金的广泛用途有助于解释黄金始终具有的适用性,并帮助我们看清自2000年以来的黄金供求趋势。
本文将清晰阐述黄金供求的驱动力,帮助说明为什么黄金业有信心使2010年成为新的黄金纪元的开始。
黄金对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意义。对希望购买贵重或价格可以承受的首饰的消费者,黄金是一种合适的饰品;它是体现财富或成功的方式;它是投资者保护或储藏财富的特殊工具;它是电子导体,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材料;它也应用于领先的纳米技术,应用在医疗部门攻克癌症和疾病的设施中。所有这些都表明,黄金是很多利益相关者某些决策过程的主角,这些因素帮助塑造了过去十年的黄金需求,并保证了黄金业的健康发展。
2008和2009年黄金需求的上升得到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有必要将最近的数字放到更长远的时间段来看,并承认有限的供应所起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黄金价格的上涨不是短期的,因为需求长期增加而供应有限。回顾2000年以来的形势,就有可能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来支持2010年黄金的乐观前景。
自2000年以来,世界黄金协会与贵金属和矿业咨询公司——GFMS公司一直在记录每个季度的黄金需求和供应数据,并作为世界黄金协会《黄金需求趋势》季度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这些数据包含金饰、投资、工业和官方部门的供求数据以及采矿和回收行业的供应情况,为黄金业提供了空前的参考信息。这些报告的数据和分析有独特的深度和广度,覆盖了各国家、地区和部门的供求情况。
对供求趋势的全面而权威的洞察支持了我们的观点,即黄金需求将长期保持强劲。本文将展示,不管总体的经济形势如何,黄金需求已表现出独特的弹性,无论需求来自消费者、投资者、工业领域还是政府。
1.总需求水平
2008年以吨位计黄金总需求是3753吨,比2000年的3821吨略低。在其间的年份,需求量一直保持在3200吨以上,但在此上下浮动,反映了很多影响供求的因素,本文将在稍后详述。
以吨位计,黄金总需求在过去十年间不时波动,但以美元计的需求自2000年以来保持了稳步增长。2000年,以美元计可确认的总需求为340亿美元,到2008年增加到1050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金价上涨,反过来也体现了黄金的长期储值特性,以及其对冲通胀压力和货币波动的能力。黄金需求已受到相当高的媒体关注,但我们也不应忽视黄金供应对价格驱动的重要作用。
就供应方面,诸如中国等国家的新兴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供给量,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南非的矿产量在不断下降,这个动态非常重要。供需平衡是决定和稳定金价的重要因素,并有助于进一步缓解2010年及未来任何可能的经济和金融冲击。
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崩溃和随之而来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和萧条,可确认的黄金总需求激增。随着金融市场的崩溃,政府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来拯救银行,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在投资领域,大家都在寻求一个安全的高质量避风港。投资者的财富急剧减少,他们害怕政府刺激计划导致通胀,也受到风险和市场波动性的吓阻,因而转向唯一经过经济动荡时代检验的资产——黄金。黄金没有交易对手风险,不是任何人的负债,有流动性,这些优点不仅是央行所追求的,也是零售和机构投资者所梦想拥有的。
过去两年中,面对那些毁掉其他资产价格的因素,金价大体上保持平稳。从信贷危机的那段时间即2007年6月到2009年6月,当不确定的恢复迹象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全球股票证券价值缩水了约40%。但在同一时间内,黄金是少数几个价格上涨的资产之一(其他主要例外资产是政府债券),上涨了42%。
这段时期个人和国家财富的减少让投资者寻找新的保值方式,因而导致黄金需求增加。这个表现让人们更深地认识到黄金独特的财富保障特性,并有力地证明了黄金为投资者和金饰购买者长期保值的能力。
当然,经济衰退和较高的美元金价和各地金价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对金饰的需求。
2.黄金供需分析
过去十年出现了新的黄金需求和供应的市场以及贵金属用途。特别是过去几年,中国市场需求增加,以及中国矿产量持续增加也带来了中国黄金供应的增加。
全球供求变化的发展,因应中国黄金市场结构性变化,出现总需求在不同需求方面之间的分配因时间推移发生重要变化。此外,最近以美元计和以当地货币计的高水平金价,导致许多市场评论员和分析师担心金饰的总体需求可能会降低,从而使原本保护黄金持有者免于经济周期损失的基本性质发生改变。
过去十年的数据表明,尽管2008年末、2009年初需求分配有了显著变化,即从首饰转向投资,但正是这种多层面需求的变化让黄金对经济周期有独特的弹性。从历史上看,金饰需求是可确认总需求的最大组成部分,自2000年以来,可确认总需求中的首饰需求平均占到73%,而投资为15%,工业占12%。2000年这些比例分别是首饰84%,投资4%,工业12%,而2008年则为首饰58%,投资31%,工业11 %。
图1-1-1 黄金市场供需结构
(资料来源:GFMS,WGC)
供应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发生在官方部门。过去20多年来,央行一直是私人黄金市场的净供给方。那样的时代现已过去,欧洲的黄金大量持有者(指央行)抛售黄金的意愿已减弱,而新兴国家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买方。与一个多世纪前(1845年到1968年之间)一样,央行很有可能再次成为黄金需求的重要部门。
《央行售金协议》签约方,传统上都是黄金卖家,大多完成了其销售计划。同时,新的需求来源在世界其他国家出现,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和印度。
回顾过去十年首饰、投资、工业和官方部门对黄金需求的变化,我们或许可以看出,随着对黄金满足多种需求的特性和品质的了解日益增强,市场将如何发展来满足这些需求。
2.1 金饰需求
金饰品非常独特,它不仅可以储值,还可以用来传载特别的情感和表达久远的祝愿。这意味着人们可以购买它作为一生珍藏并世代相传的礼物,留给自己或送与他人。
2000年黄金首饰总需求是3205吨,价值287.5亿美元,主要市场分别是印度(620.0吨)、美国(387.3吨)和中国(215.3吨)。到2008年,金饰总需求量下降到2159吨,但以美元计价值上升为602.5亿美元。几个主要金饰市场格局变化不大,分别为印度(474.6吨)、中国(326.7吨)和美国(179.1吨)。
图1-1-2 金饰需求趋势图
(资料来源:GFMS,WGC)
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大经济体崛起,2008年的黄金需求是94.1吨,而2000年只有30.6吨,这说明新兴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巨大的发展。最近的中国市场首饰需求数据说明了其市场发展的速度之快。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监管,中国人终于可以将黄金与其悠久的文化结合起来。
很明显,金饰市场在过去十年有了显著发展,高端金饰需求已在中国出现,年轻一代热切地追捧黄金。这群新兴的中产阶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工作出色,能力出众,而黄金给他们带来了拥抱时尚的可能。随着他们热切地表现个人成就和成功,一种新的金饰消费需求已悄然形成,不仅呈现了需求趋势,还推动了流行时尚款式和产品的开发。
金饰的高端和大众市场在新兴市场如中国的发展,培养了新的需求潮流,包括新产品和商业合作伙伴,如K-gold 18K金饰成为了年轻一代喜欢的黄金饰品;由盎格鲁黄金公司(AngloGoldAshanti)、世界黄金协会和各国(如中国、印度和南非)顶级设计师共同打造的“黄金畅想”金饰设计大赛,为培养年轻一代对黄金的喜爱也发挥了作用。
将中国与印度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金饰市场的多样性。两个国家都有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他们有能力经常购买金饰。但印度人更喜爱黄金,无论是将其作为饰品,还是用来储值,已有若干代的文化传统。印度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金饰市场,婚礼和节日的需求占据其总需求的很大一部分,这也影响首饰交易和分析师对全球金饰市场发展的预测。
2009年,市场人士已多次说过高价格对消费者金饰需求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承认,非西方黄金市场如印度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会躲开价格急剧上升或剧烈波动的时候,而更倾向于在价格下降时购买。
随着价格上升,金饰将越来越被看作是高端产品,这可能意味着出售的首饰类别将发生改变。金价的上涨已导致某些地区消费者的明显变化,包括印度和中东,他们倾向于购买更小更轻的首饰,以满足吃紧的预算。尽管如此,黄金的情感传载和储值特性意味着,即使在经济条件困难的时期,消费者也将继续购买。
最近的金饰需求趋势不应孤立地看,而应从过去十年总需求的变化进行分析。金价自2000年以来稳步上涨(以美元计),明显体现了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日益高涨的金价的反应。
2.2 投资需求
投资需求近几年显著增加,超出了传统的金条和金币投资范围。交易所交易型黄金基金(ETFs)的推出,将可确认黄金投资总需求提高到2008年可确认黄金总需求的31%,即可确认投资总需求达到1158吨,或324.6亿美元。在2000年,这个数字仅占总需求的4%,可确认投资总需求是166吨,或14.9亿美元。
人们往往会承认黄金保值和购买力恒定的能力,但我们必须承认,除了央行和“超国家”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这些大量黄金的持有者,其他投资者对于黄金特性及其作为金融资产属性的认识,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有时人们认为黄金是前人用来留给后人的遗产。现在这些观点发生了变化,美元的不稳定迫使央行和机构重新审查他们的资产分配给黄金的比例,毕竟黄金是保护货币坚挺、抵抗通胀、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关键资产。
图1-1-3 黄金投资需求趋势图
(资料来源:GFMS,WGC)
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前,宏观经济条件很好的时候,投资者从传统投资例如股票和债券,以及新奇衍生工具投资中获得丰厚回报,而很少注意到减少风险和保障财富的需要。这场危机暴露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很多投资策略的不足。现在看来,虽然很多人在危机前可能尝试多样化投资,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投资组合要么其资产分配太过狭窄,要么增加的新资产类别没能提供期待的多样化,往往带来较高的额外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黄金的投资需求翻了16倍,这反映了投资者希望重新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以更好保障财富的愿望。
2.3 工业需求
工业需求在这十年中保持大体稳定,其占黄金总需求比例从2000年的11.8%略降为2008年的11.6%。2007年工业黄金需求占到总需求的13%。尽管占总需求的比例保持稳定,但2008年工业总需求为436吨,比十年前同期的平均需求371吨高出17.5%。
最近几年黄金总需求上升,其用途也在增加。黄金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个人用品,它也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得益于黄金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它成为很多创新性工业应用,如电子、医疗、能源和纳米科技领域的绝佳材料。
尽管黄金还有许多新用途尚待开发,但工业需求不可能成为金价的主要驱动力。尽管如此,黄金在半导体、手机芯片、计算机处理器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市场对其抗腐蚀性、高导电性和键合能力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加。在电子行业,尽管有比黄金便宜的其他替代选择,但综合考虑材料的可靠性、表现能力和持久性,黄金仍然是首选。
2.4 央行储备
图1-1-4 全球前20个国家和地区之黄金储备
(资料来源:WGC)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金本位结束之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央行售金协议》的缔约方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黄金持有人,近几十年里他们在不断减持黄金。同时,那些协议之外的央行很少有增加黄金持有量的想法。但是金融和经济危机对货币市场尤其是对美元产生的影响以及增加货币供应产生的负面后果开始出现以后,大家对黄金在国家储备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所占权重有了重新的认识。
1999年以来,西欧的央行通过《央行售金协议》来出售黄金。从1999年9月到2007年9月间,缔约方每年出售420吨黄金。从第一次协议到2004年间,销售上限为400吨,而在第二次协议即2004年到2009年间上限则提高到500吨。第三次《央行售金协议》于2009年8月签署,将销售上限从第二次协议的500吨降低到了400吨。2009年至今缔约方只出售了157吨黄金。
欧洲中央银行黄金协议
《华盛顿协议》:在1999年9月27日至2004年9月26日期间,黄金出售量限制在2000吨内
《央行黄金协议》:在2004年9月27日至2009年9月26日期间,黄金出售量限制在2500吨内
《央行黄金协议》:在2009年9月27日至2014年9月26日期间,黄金出售量限制在2000吨内,有19个签署国,共11.960吨黄金储备,占全球官方黄金储备的40%
《央行黄金协议》:同时涵盖IMF计划于4~5年内出售的403吨黄金
根据2009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数据,以吨计的主要黄金持有人是(括号中数字是黄金占总储备资产的比例):美国8133.5吨(68.7%)、德国3407.6吨(64.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005.3吨、意大利2451.8吨(63.4%)、法国2435.4吨(64.2%)、中国1054.0吨(1.5%)、瑞士1040.1吨(28.8%)、日本765.2吨(2.4%)、荷兰612.5吨(51.7%)和俄罗斯607.7吨(4.7%)。印度最近刚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了200吨的黄金,排名第11 位,为557吨(6.4%)。
最近几个月最受关注的央行之一是中国央行。中国现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过去六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六倍,达到2.2万亿美元,其贸易顺差和国外投资的流入帮助了经济增长。但是,全球经济衰退和最近的美元压力意味着中国在检视其储备中的黄金和美元配比。
中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从2003年的600吨上升至2009年4月的1054吨。从世界各国央行黄金持有量来看,中国排名第五。上文也提到,印度2009年刚刚购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200吨黄金。而俄罗斯的黄金储备比2008年初增加了118吨,总储备达607.7吨,占其总储备的4.7%。
毋庸置疑,黄金将继续在国家储备中扮演重要角色。
2.5 保值需求
这场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已经影响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政府和投资者。失业率的上升,前所未有的财政刺激计划,对通胀的恐惧,以及波动的金融市场,都推动形成了投资者了解和保护其财富的方式。
自2007年以来的这一系列事情已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侵蚀了公众和决策者之间的信任。此外,个人储蓄的快速减少及其对退休计划的影响都导致人们对可持续、简单的投资产品更加向往。从全球看,这次动荡使人们更加需要让人放心和可靠的资产。
对很多人来说,答案就是黄金,因其独特属性而重新确立了显著的地位。
目前市场普遍认识到,不同于大多数传统投资,黄金需求的地域和用途多样化可以帮助其抵御对主流资产有负面影响的经济冲击。金价受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它在整个经济周期中都保持独特的弹性。
因此,随着危机的深化,投资者为寻求投资多样化和平衡投资策略,纷纷投向黄金。2008年黄金的投资需求比2007年高出64%,即投资增加了152亿美元。2007年可确认投资为686吨,2008年上升至1183吨。投资需求近几个季度有所减少,2009年迄今数据是1061吨,说明需求仍然强劲。
投资需求的增加表现为很多形式。几年前出现的由实物黄金支撑的黄金ET F为投资人群提供了获得黄金产品的另一种便捷方式,这种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也推动了近几年的零售投资需求。
自2000年以来,投资者寻求通过实物黄金来保值,因此对金条和金币的零售需求有所增加。2000年的金条和金币需求是166吨,2007年上升到446吨,2008年为649吨。
图1-1-5 可确认的黄金需求分布
(资料来源:GFMS)
最近,西方零售需求又重新复苏,这是国际黄金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大量西方投资者在多年投资净缩减之后,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实物黄金。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者也在长期黄金市场监管之后爆发了对黄金投资的新需求。对金条和金币需求的预测是积极的,投资者还要寻求保护自己免受未来通胀和财富减少的影响,并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其退休储蓄。
2.6 矿产
黄金仍是稀缺资源。近几年鲜有新的重大发现,而很多发现往往地处很难到达的地方,这意味着生产成本日趋高涨。全球金矿生产多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多数人认为这一趋势仍将长期继续下去。自2000年以来,黄金矿产的高峰出现在2001年,供应量达到2646吨,2008年这个数字降低到2416吨。
2.7 回收金
碎金或回收金在经历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的激增之后,近几季度已有所回落,早先的激增是由于金饰交易方在金价高位时抛售和消费者希冀从金价上涨中获利或所致。在2009年一季度,回收金达到569吨。到第三季度,回收金供应已从最高峰值下降了50%,达283吨,尽管这仍是相对较高的历史数值。
2009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鉴
回收金在黄金供应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有效的市场稳定因素,回收活动通常随价格上升而急增,随价格下降而减少。进入西方市场的回收金得到较多的关注,它们取代了印度、中东和亚洲等地区,占到了回收的大部分。
3.2010年黄金市场预测
2010年黄金需求预期乐观。尽管某些国家已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不确定性仍相当高,这不仅包括经济不确定性,也包括金融部门、资产价格、货币和通胀的不确定性。很多投资者希望重建财富,他们担心投资前景不如危机前清晰。因此,零售投资者希望他们的退休计划得到保障,机构投资者希望重建财富,他们都积极地寻找有效地分散风险的途径,通过配置黄金为其投资组合增加稳定性。央行部门从黄金净出售到净买入的变化为2010年的黄金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9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鉴
尽管在西方市场之外,金饰消费者仍然对价格高度敏感,而且地方价格仍然很高,造成需求减少的问题,但近几个季度需求有所恢复。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2010年西方市场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此外中国市场需求也将继续增加。但是最近金价的上涨仍然使2010年金饰总需求打上了一个问号。
2009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鉴
经济形势好转的可能性也让工业需求有所改善,如果好转的形势能够持续,将帮助带动2010年及以后黄金的新用途和创新应用。
从更长远看,黄金业面临的长期挑战很明显。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来与年轻一代消费者沟通,使黄金对他们也变得适用和重要,使金饰成为他们自我奖励、享受和显示财富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将是建立年轻消费者对黄金的喜爱,也要求有新的互动渠道和沟通方式。
互联网向更偏远地区的渗透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全球消费市场。在这个新平台下,消费者有渠道接触世界,而他们的购买决定也将对环境和社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黄金业如何应对其他奢侈品的威胁将是金饰业未来持续增长的主要挑战。年轻消费者正在面对着大量商品和品牌的诱惑。金饰消费的最大威胁不再是其他贵金属或配饰,而是其他奢侈品,例如iPod、音乐、电子游戏、娱乐现场和旅行。对年轻人来说,奢侈品意味着很多不同的事情。它可能不再体现为消费或通过昂贵的消费来实现,而是通过周末休息、水疗和其他时间消遣产品来实现休闲娱乐。
这些金饰市场需求面临的新挑战将需要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协同努力,以确保东方国家喜爱黄金的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到新一代有品牌意识、有思想的消费者身上。
黄金从未像今天这样合乎时宜。让投资者和消费者理解黄金保值和保障财富的作用,有利于让下一代认识黄金的价值,创建黄金的新纪元。
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面对10月份高达4.4%的CPI数据,面对80%以上的商品涨价,我们岂能坐以待毙?尤其是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抢购风的工薪族,仿佛如临大敌,变身“海豚族”再次疯狂地囤米、囤油、囤鸡蛋;而富裕的人们则蜂拥“抢金”,逼得金店一再推迟打烊,直到捧着金砖金条回家才安心。不过,我们并不希望人人都变得如此疯狂,本期《封面文章》告诉大家,保卫钱包要有理性!
如今大多数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低,单靠囤积来保卫财富,效果毕竟有限,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所以更主动的应对方式是,在通胀时期利用资本市场随胀而涨的特性,在资本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分享其中的收益。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由于当前楼市正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因此,我们不妨改以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提前消费,有的放矢地抵御通胀。
面临通胀之忧的人们,如果再不积极理财,财富就将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缩水了。所以,赶快到11月19~2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八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来吧!为期三天的展会上,来自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外汇、收藏等行业的百余家参展商将汇聚一堂,齐齐为你出谋划策,帮助你保卫钱包,成功地做个通胀赢家
通胀来了
提要:物价上涨,正像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样,不再局限于绿豆、大蒜这样个别的农产品,而是向衣食住行全方位渗透,向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蔓延。毋庸置疑的是,通胀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很有可能的是,通胀还将继续延续,甚至明年达到高峰。
鸡蛋涨价!蔬菜涨价!苹果涨价!服装涨价!……
“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已成常态,更有“糖高宗”、“棉里针”紧跟其后,人人都在抱怨,“苹什么”涨价无休无止?
物价上涨,正像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样,不再局限于绿豆、大蒜这样个别的农产品,而是向衣食住行全方位渗透,向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蔓延。
这不是通胀是什么?这就是通胀!
这一次,通胀是第三次的“狼来了”,真的来了!
涨价无处不在
11月11日,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的CPI数据,4.4%的数字既让人吃了一惊,又似乎在意料之中。令人吃惊的是,今年前9个月的CPI的数字还在3%一线,如今竟然跨上了4%的线上,似乎还在向5%的警戒线挺进。意料之中的则是,人人都感受到涨价无处不在,CPI不走高怎么可能?
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31种受监测产品中,近80%的价格上涨。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数的80%。10月份,大中城市黄瓜、西红柿、油菜等15个主要品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每500克2.41元,比9月上涨10.1%。
在棉花价格大涨的带动下,下游产品的“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国内标准棉的现货价格就从1.8万元/吨上涨到2.8万元/吨,创11年以来的新高。作为终端产品的棉织品、服装等价格则上涨了10%~30%,羽绒服的价格上涨最为显著,与去年相比市场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到三成。
10月,发改委上涨成品油价格,一些城市再次出现了柴油荒的局面。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不仅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成本:加油更贵了、燃油附加费提高,更重要的是还将继续传导至工业、旅游等行业,引起工业产品、农产品、服务产品等价格的再一轮上涨。
涨价,正成为近期生活中影响最普遍的关键词;涨价,让我们钱袋子的购买力越来越低;涨价,让我们越发感受到通胀的威力和压力。
CPI为何还是温吞水?
一直以来,人么都是拿CPI指数作为衡量通胀率的指标,可是对于CPI的诟病也不绝于耳。这边厢,物价上涨早已铺天盖地;那边厢,CPI数字往往还是温吞水,不紧不慢地慢慢升呢?CPI的涨幅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CPI数据的来源与构成。目前,中国的CPI统计中主要包括8大类商品,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居住。对于8大类商品,配以不同的权重,如权重最高的为食品类,配以的权重为34%;权重最低的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权重为6%(每年统计局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对权重进行微幅调整)。在此基础上,统计部门根据抽样选出近13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在8大类中确定262个基本分类,并选出600种左右具体商品和服务,进行经常性的定期调查。
因此,产生实际感受与CPI落差的第一个原因在于,房价并不属于CPI的计算范围。在CPI的编制过程中,居住费用指的是租房的实际房租,自有住房的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燃料等。房屋价格则作为投资,不计入CPI的统计中去。因此,首先是租金而不是房价被计入CPI的统计中,其次居住这一项目中CPI统计中占的比例也很小,为13%左右。造成的结果便是,房价的迅猛上涨在CPI数据中并未体现。
第二个原因在于CPI指数并没有对不同收入居民进行有效区分。我国采用总体CPI、城市居民CPI和农村居民CPI三个指标,并不能体现出不同收入居民消费习惯和权重的不同。在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当中,往往会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报告多种形式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如在香港特区,就根据收入的低、中、高,分别报告CPI(A)、CPI(B)、CPI(C)。相对来说,按照目标人群和消费习惯来统计的价格指数与人们的实际感受就会更加贴合。
近期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参加财新专家圆桌——“通胀离我们有多远”时就表示,由于统计方法带来的误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CPI数据低估了2个百分点。考虑到真实的CPI,沈明高认为,中国的通胀容忍度为4%~6%的通货膨胀,超过6%就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如果统计局的数字CPI达到4%就已经很高了。”沈明高说。
谁带来了通胀
大量的货币供给,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给出了通货膨胀的最基本原因,“简单来说,货币的大量发行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预期。由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两者相加,最终导致了此轮通胀。”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全球的主要央行相继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据美银—美林证券的估计,在首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包括原油、铜以及贵金属等商品价格上涨了约15%。11月,美国再度推出了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由于美元的供给量大幅增加,将导致美元贬值。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通胀波及到生活中的多个层面。
另外一方面,由于货币泛滥,全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并不断输入到新兴经济体中,引发全球性的资产价格上升,带来资产泡沫。
在中国这个独立的经济体内,除了通胀的输入和全球资本的流入,自身飞速增长的广义货币M2也推动了通胀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保持着23%的水平,截至到今年9月底,M2的供应总量达到了69.64万亿元。在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倍的很少。但到2010年9月底,中国的GDP总量为26.86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GDP的2.6倍。以此指标来衡量的话,中国的货币已经属于绝对超发。
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金岩石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身边所有的消费品和投资品,都可以装在一个木桶和水池里。”木桶里装的是衣食住行,事实上,也这就是CPI数据所涵盖的主要对象,而水池里是股市、楼市、政府投资、奢侈品等,我们可以把水池理解为资产市场。“央行增大流动性,也就是投放货币,只有两个选择,木桶或者水池。”如果流入“木桶”,势必引起衣食住行等物价上涨;如果注入“水池”,就会使得股价、楼价上涨,形成泡沫。事实上,今年以来由于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推出,楼市内涌入的资金被挤出,股市等资本市场也未形成大规模的上涨,因此大量资金流入到“木桶”中,像今年以来所发生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推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带来物价的上涨,推高通胀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结构调整本身就具备通胀性质。沈明高指出,如“十二五”规划里面,未来家庭收入的增长要超过至少不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因此,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通胀,既有全球性因素,又与我国的货币发放量、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置疑的是,通胀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很有可能的是,通胀还将继续延续,甚至明年达到高峰。
积极应对通胀
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何在通胀的背景之下开展一场成功的财富保卫战。通胀一直是财富最大的敌人,原因很简单,通胀使得我们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在通胀加剧时,这一作用更加明显。如近期物价上涨如连续剧般上演,不仅对低收入居民产生了影响,中等收入的家庭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传统最简单的做法是“囤”和“省”。“海豚(囤)族”是近期涌现的一个热门词汇,到超市抢购食用油、大米、面粉、卫生纸这些保存时间略长的生活必需品,囤积起来避免价格上涨的风险。通过团购、寻低价等方式采购无法保存的产品,如蔬菜、餐饮等等,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海豚”和“”们并没有错,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占到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尽管在通胀的背景下这些方法起到保卫财富的目的,可是效果有限,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更主动的应对方式是,在通胀时期利用资本市场随胀而涨的特性,将现金尽可能地转换为实物资产,在资本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分享其中的收益,这样我们的财富不仅不会缩水,还有可能战胜通胀的脚步,成功地做个通胀赢家。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让我们的餐桌越来越贵,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得不承担食用油、糖、蔬菜、肉类涨价给我们带来的支出增加;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从大豆、糖、玉米等大宗商品市场上获得高得多的收益回报。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投资途径的完善,无需把成吨的大宗商品“囤”起来,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就可以通过QDII、商品指数基金等方式参与到大宗商品市场上。一进一出之间,哪个利益更大?
黄金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本轮通胀由货币超量发行引致,来自世界黄金协会的研究报告表明,黄金价格与货币发行量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当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时,会带来黄金价格0.9%的上涨。当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推出,国际金价便触及了1400美元/盎司的整数关口。当然,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大,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黄金应对通胀的功能值得投资者重视。
从股市的表现看,围绕通胀主线也产生了诸多投资机会。一方面,在资金推动的通胀中,资本市场有望获得提升,适度的通胀水平将有助股市保持重心稳步上移的趋势;另外一方面,股票市场上一些受益于通胀的上市公司有望获得良好的表现,像“煤飞色舞”、近期走强的农业、医药板块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尽管从理论上说,房地产市场属于通胀的受益板块,投资房产可以起到抗通胀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来看,投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今年以来,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接踵而至,包括限购令、较高的贷款利率成本甚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投资者还要面对更高的税务成本等,因此短期来看,房地产投资难当抵御通胀的大任。
经济专家如何看通胀
提要:目前的通胀是怎么形成的?通胀未来会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深感通胀之忧的人都关心的问题。对此,经济学界的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作出了精辟的剖析。
经济复苏后和货币超发招致通胀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说到通货膨胀的原因,国际和国内其实基本一致,就是由于货币的大量供给。从国际上看,西方的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直到目前为止仍在货币“量化宽松”的道路上往前走,这就直接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而中国国内亦是如此。据统计,2009年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约是2008年的2倍,信贷规模可谓空前绝后。
在这样全球经济刺激的背景下,一些没有受到金融危机正面冲击的国家,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这就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充分条件。
因此简单来说,货币的大量发行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预期。由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两者相加,最终导致了此轮通胀。
对于未来通胀的预期,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后率先进入了政策紧缩期,但遇到的挑战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货币政策还相当宽松,因此即使未来政策紧缩,国内资产泡沫化的压力和国际化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仍会存在,通货膨胀无法快速减弱。
其实目前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的预料之中。2010年的通胀水平总体温和,3%左右的目标可以达成,而真正的挑战是在2011年,通胀仍有向上走的趋势。此轮通胀可能要持续到2012年上半年左右。
对于目前国际的通胀环境,从静态看,新兴经济体正面临通胀压力,而发达经济体正面临通缩压力,但是展望未来,全球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美国最近发行的通胀保值债券(付息水平根据上一年CPI来调整,有对抗通胀的能力)出现了负利率,这就表示这一债券在市场上受到疯狂抢购,也就意味着市场未来通胀预期非常强。不难看出,即使美国这样静态看仍有通缩风险的国家都有着如此高的通胀预期,未来全球的通货膨胀应该可以预料。
在美国这样全球本位币国家大规模量化宽松、让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未来最大的风险是资产泡沫化风险。但是资产泡沫的水平往往是无法确认的,政策也就无法采取前瞻性行动,甚至会出现失误。所幸现在出现了通胀,加息政策随即出台,这样也就减小了未来货币政策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三大货币“注水“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看待此轮通胀,首先要回顾到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大搞的金融创新。当时美国的金融创新助涨了资产泡沫,人们手上的票子得以迅速增长,甚至超出了财富能力。当危机突然来到时,原本具有相当购买力的票子变成了不良资产。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可以把货币泛滥的问题解决,但是各个国家都没有采取“硬着陆”的方式对待危机,反倒采用注资的方式不让金融机构、大企业倒闭。”金融危机原本可以使不着边际创造的货币收回去,但事实却让本来应该失去的债务关系复活了,2008年前创造的大量货币并没有减少、消化。
而导致此轮通胀的导火索,就是美国连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人们对钞票不再信任。他说到,从前金本位时,钞票的价值由黄金决定,而现在,全球货币的价值由三大货币决定,即美元、欧元、日元,三大货币的注水就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当人们觉得金融资产已经泛滥、不靠谱的时候,就会把原本投资金融资产的资金转而投向农产品、铁矿石、大宗商品等等,例如我们熟知的金融大亨索罗斯、巴菲特都已经开始投资硬财富寻求收益,这也就导致了上游资源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下游投资环境、消费环境一起涨价。其中,投资环境涨价是指企业成本增加,令其不得不把成本转嫁到生产的最终产品上,形成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老百姓会因为农产品涨价,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物价上涨了,而这些老百姓中,有一些还有转移成本的能力,比如他本身是一个商户的经营者,那么在他发现生活开支增大后,即便自己本身不是生产者,也会抬高出售商品的价格,以对冲物价上涨给他带去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全面的物价上涨。
不过,票子泛滥的欧美国家并没有出现通胀,反而是大宗商品所在国不得不提前加息。由于资金回流增加,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不得不加息,而制造业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在升值,海外资金的涌入会造成资产泡沫,所以这些国家同样不得不率先采取加息政策,这就给世界经济未来复苏带来不透明性。不单是欧美国家金融危机来了,现在在在前一轮危机中没有受害的国家全都卷进去了。
只要美国不放弃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那么全球通胀将没有安宁的可能性,未来通胀只会越来越严重。只有当欧美、日本放弃低息政策,大量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趋势才会减缓,世界经济才会复苏。当生产成本稳定时,企业的利润就可能上升,就业情况亦会好转,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好。
明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李伟(渣打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
从数据方面看,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因素,而且这种上涨并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明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即便今年年末通胀有所放缓,也只会是短暂的,2011年国内的通胀情况将进一步加剧。可以说,现在只是处于通胀的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利率进行调整。国内通胀的产生,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欧美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虽然食品价格的上涨中,有一定的投机性因素,但整体而言是受到国内经济复苏、需求提升、流动性充裕的影响。
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是有互相影响的,就以房价上涨为例,人们会感觉到收入在相对贬值,为了提高收入,农民可能就要提高农产品价格,商人就会提高商品卖价,也就随即产生了互相涨价的情况。抑制通胀需要全面的管理手段,而不能寄希望于只控制某种单一商品的价格。
由于资产价格的泡沫会有渗透效应,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手段抑制泡沫的生成。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各种商品价格的平稳。目前政府采取加息的手段,对抑制资产泡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长远来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由记者根据各位专家的观点进行整理)
战通胀之利器四大利器
提要: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由于楼市正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所以我们另外提出,以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消费来战胜通胀
1.股市――温和通胀带来投资良机
“资金放出来,即使不是水也是油,最后一定要在什么地方鼓起来。如果投资不能跑赢CPI,便是购买力下降了,因此,我们需要投资。”北大一位教授如是说。
而货币的泛滥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明显的通货膨胀,从“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到“苹什么”……如今,物价上涨已成不争的现实。而伴随着各种物品的轮番涨价,老百姓的通胀焦虑感日发严重:手中的钱越存越不值钱,该怎么办?投资什么才能抵御通胀?
股市是抵御通胀的利器
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然而,以大宗商品为标的和期货市场非普通百姓涉足之地;黄金已经连创新高,达1420美元以上,颇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楼市正在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此时买入显然时机不佳。因此,相比较而言,股市是时下最为通行和便利的,抵御通胀的投资利器。
事实上,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股票都是最能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在股票实际收益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上,西方各发达市场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股市有着相似的经历:在通胀水平较高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负相关;而在通胀水平温和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正相关。而不同的通胀阶段,股市的表现不一,相关板块的表现也同样不一。在经济刚开始复苏,通胀预期有所抬头的时候,有色、煤炭等资源类股票都值得关注。而到了经济逐步走向繁荣,通货膨胀却处于温和期,各个行业都有较好表现,金融、地产等行业表现更为明显。而在恶性通胀期,投资机会就会减少,这时需要选择一些跟CPI关系的不大的行业,比如科技创新、医药类行业。
由于我国股市历史还较短,没有太多的规律性可以总结。但从最近通胀与股市来看,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CPI显著上涨过程中,上证指数表现就有较好表现,股指从不到2000点攀升至6000点。然后,全球遭遇了金融风暴,通胀一下转为通缩。而在政府推出4万亿的刺激政策后,危机很快过去。2009年初,通胀又开始抬头,而股市也出现了一波像样的牛市。
因此,投资者应该充分意识到通货膨胀所衍生的投资机会,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谁最抗通胀?
抗通胀将是四季度,更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股市投资的主基调。而按常理,在通胀的初期和中期,股市会出现一次趋势性的上涨,然而,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股票是最好的抗通胀品种”,并不代表所有股票均能抗通胀,只有极少数股票能抗通胀,多数夹在中间的、资本支出庞大的制造业股票不仅不能抗通胀,而且会受到通胀的严重伤害。那么,究竟哪些行业和板块属于这“少数派”?
首先,是与大宗商品有关联的资源类板块和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板块。近段时间以来,由于通胀的不断加剧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水涨船高,而近期农产品又接过了涨价大旗,因此农产品相关股票也有相应走高。但分析师提醒投资者,由于前期资源类股票如有色金属、煤炭等涨幅过大,虽然中期较为看好,但短期来说可能调整继续。投资者应耐心等待合适介入时机出现,并且要根据央行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随时做出调整,以免蒙受损失。
其次,是大消费板块。大消费概念板块包括汽车、家电、医药、零售百货、服装、食品饮料等,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大消费板块将成为“长期关注的焦点”。其中,医药行业最应值得关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老龄化加速、预期寿命的增加,使医药行业进入了发展“”时代。今年1~8月医药工业实现收入6976亿元,利润总额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1%、35.58%。盈利水平创近10年来的最高。对医药板块中重点关注有产品特色的公司。可以说,特色意味着差异化,差异化意味着稀缺,稀缺意味着垄断,拥有特色的产品,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竞争力。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独一味、东阿阿胶、奇正藏药这样的传统民族特色产品;妇科千金片(千金药业)、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速效救心丸(中新药业)等一批专科强势品种;自主研发或独家、首仿、疗效具有突破的专科化学制剂、生物制剂(如恒瑞医药的瑞格列汀、三家企业正在研发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像独家生产、品牌优势明显的非处方药(如三九医药的三九胃泰颗粒)。
其次是公用事业类板块。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处在自然垄断之下,业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所说的公用事业板块包括电力、交通设施、供水供气等行业,这些行业在2010年经济成长的过程中,业绩收入稳定增加,未来成长性良好。此外,在通胀中,由上游传导而来的涨价潮也波及公用事业行业,如用电将实行梯度收费等,而调价将确保该行业的利润免受原材料上涨的挤压。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合适的股票,在合适的价格才能抗通胀”,而非“所有股票、不论价格均能抗通胀”。 通胀预期不是仓促决策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考虑股票的质地及介入价格,而经过四个多月的上涨,很多股票已价格不菲。而在没有合适价格、足够安全边际的可交易证券之前,一定要将钱包看得紧紧的。
2.大宗商品――多种方式参与商品基金
除了股票,大宗商品是对抗通胀的又一大类投资工具。
2010年三季度以来,伴随全球通胀预期的升温,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代表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上涨4.81%,大宗商品迎来普涨行情,其中涨幅居前的为棉花、白糖和橡胶等软商品,如纽约棉花、原糖期货涨幅为22.92%;其次是农产品,芝加哥玉米、大豆和小麦分别上涨17.67%、10.91%和6.41%,豆油期货上涨9.34%。可以看到的是,与通胀相关的资产价格正节节走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